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担当,为乡村建设贡献一份青春力量。6月27日,信阳理工学院“青春赋能”实践团队深入潢川王围孜村,探访占地两千亩的生态农业基地和隆古乡小学,精心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乡贤领航,青春力量激活深山好物
据当地书记介绍,这里以五百亩甲鱼养殖为核心,创新性开展“芡实种植—饲料循环—立体养殖”生态模式,这种“一田多用、四季轮养”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实现了资源零浪费,更让每亩土地综合收益提升30%以上,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样本。实践团队携手崇农村负责人开启“云端助农”直播。镜头里,队员们仔细介绍了新县芡实等特产,并说明其富含的营养价值。互动环节中,玩法多元,在线观看量稳步增长,成功带动甲鱼、芡实等农产品的曝光度。
二、科普支教,青春智慧滋润童心
课堂上,实践队员化身小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五六年级的孩子们打开科学与艺术的大门。通过趣味实验,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大气压强的神奇力量,亲手制作水火箭时,他们热烈讨论着发射原理;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摩擦力,大家踊跃分享鞋底花纹、滑梯表面的发现。当《左手右手》的旋律响起,孩子们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用稚嫩的歌声和欢快的舞步传递温暖与力量。左手代表着方向,右手象征着希望,大家手拉手共同歌唱,仿佛用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未来。这段充满欢笑与探索的支教经历,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知识的种子,也成为彼此记忆中最珍贵的一抹亮色。
这场夏日乡野的青春实践,既是理工青年以智慧赋能乡村的剪影,更是新时代“青年力”与“乡贤智”同频共振的缩影。当实践链接起深山与都市,信阳理工学院的青年们正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创新点亮希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殷若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