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章:陈燕清为广东省高新技术高级技工学校注入“未来基因”

从教务系统自动联动到教学质量精准评估,从资源调度智能优化到学习内容个性化推荐,今天的广东省高新技术高级技工学校已非昔日传统意义上的“技工院校”。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的推动——副董事长陈燕清女士。…

从教务系统自动联动到教学质量精准评估,从资源调度智能优化到学习内容个性化推荐,今天的广东省高新技术高级技工学校已非昔日传统意义上的“技工院校”。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的推动——副董事长陈燕清女士。

自出任学校副董事长以来,陈燕清女士用她深厚的专业积淀和远见卓识,在教育管理与智慧校园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带领学校完成了一场管理体系与技术架构的“双重革新”。而事实上,她的这场变革,早在她履新之前就已悄然启动。

早在2018年6月,陈燕清女士就成功研发并推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V1.0”,这一平台架构清晰、部署灵活,涵盖学生管理、教务排课、宿舍管理、安全预警、行政审批等多个核心功能模块。该技术成果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实现了“多终端、多角色、多场景”的实时互联,不仅打通了数据孤岛,也极大提升了学校事务处理效率。

“我很早就关注到校园治理中信息割裂、流程繁复的问题,我希望用平台化思维去整合各方需求,让管理回归本质:服务教学、服务成长。”陈燕清女士这样表示。

2020年5月,她又发布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校园教学质量评估系统V1.0”,实现了对教师授课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程匹配度等指标的量化分析,使“教学评价”这一以往较为主观的环节转化为“可视化、可追踪、可干预”的数据驱动过程。此技术成果仅上线一年后,学校整体教学满意度提升至95%,教师备课效率提升27%,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2021年8月,陈燕清女士再次带来新的成果——“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的智慧校园资源调度优化系统V1.0”。利用改进型K-means算法对教室、实训室、设备、教师工时等多维资源进行动态聚类管理,通过建立资源冲突预警模型和优先级调配机制,实现校园资源的精细化分配。上线半年内,全校教学资源使用率提升16%,资源冲突率下降至2%以下,为学校在招生规模扩大背景下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12月,陈燕清女士发布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V1.0”更是将校园信息化推向了“智能化”高阶阶段。基于智能学习模型和个体画像构建技术,可为不同专业、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精准推荐课程内容、拓展资源与实训项目,实现“因材施教”的数据支持。试点期间,应用该技术成果的机电一体化班级学生综合成绩平均提升12%,课程退课率下降至历史最低。

与传统教育信息化不同,陈燕清女士所推动的智慧校园建设,并不止步于系统上线、数据整合,而是始终紧贴“育人”这一教育的核心使命。她主张“技术要从管理中来,到教学中去”,每一项技术设计都来自一线问题的痛点梳理,每一次优化迭代都紧扣使用者的真实反馈。

她曾亲自深入教学督导部门调研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用一周时间跟随教务人员处理课程冲突表,用数据建模分析操作流程背后的“无效重复”。她常说:“教育系统不是软件工程,而是一场认知革命。”

目前,该校智慧校园系列系统已实现高度融合并完成统一平台整合,在广东省内多所职业院校形成示范效应,多项技术方案被教育主管部门采纳,为全省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板。

除了技术系统的创新研发与部署应用,陈燕清女士还特别重视智慧校园背后的制度建设与治理体系更新。在她的倡导下,学校于2021年修订了《校园数据管理条例》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规范》,建立起包括数据权责、信息保护、资源更新、绩效评估等在内的全流程数字治理框架,为智慧校园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22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将该校的智慧教育治理经验在省内职教大会上进行专项展示。多位专家一致认为,陈燕清女士的工作“打通了从理念到机制、从技术到落地、从操作到反馈”的智慧校园全链路,为当前中高职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燕清女士说:“我推动的是学校的数字化升级,但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学得更好,让老师教得更有效,让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智慧校园,不是冷冰冰的系统,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温度。”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广东省高新技术高级技工学校不仅跑出了“智慧校园”的加速度,更踏出了“育人”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坚实步伐。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合,相信这位执着、理性又富有创新力的副董事长,还将继续书写属于智慧教育的更多精彩章节。

(记者:黄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