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力行基层服务: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深耕城门街道三下乡

2025 年 7 月 4 日,江西省九江市城门街道迎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荣耀工匠 电暖人心” 基层服务践行团的 8 名师生,在汪波、熊朦两位老师带领下,以专业…

2025 年 7 月 4 日,江西省九江市城门街道迎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荣耀工匠 电暖人心” 基层服务践行团的 8 名师生,在汪波、熊朦两位老师带领下,以专业技能为支撑,开展覆盖留守儿童关爱、防诈反邪宣传、农田生产助力的立体式 “三下乡” 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此次活动紧扣 “实践育人” 理念,将高校智力资源与基层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可复制的青年服务乡村样板。

心理建档: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晨光穿透薄雾时,实践团已抵达留守儿童小宇家中。斑驳墙面上 “三好学生” 奖状与书桌上磨损的《数学思维训练》形成鲜明对照,成员何婷借此打开话匣:“这道鸡兔同笼题你用了假设法,思路特别清晰!” 小宇眼中闪过光亮:“我想当工程师,算出所有桥梁的承重。” 在轻松交流中,团队完成 20 份专业设计的心理健康问卷采集,问卷涵盖情绪自评、社会支持等 6 个维度,后续将形成《城门街道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白皮书》,并联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立 “1+1” 长期帮扶机制。

“我们发现 35% 的问卷反映出隔代抚养中的沟通障碍。” 带队老师汪波展示着数据分析表,“下一步将开展‘亲情连线’视频课堂,教会祖辈使用智能设备与子女通话。” 实践团同步捐赠的《万物简史》等科普书籍,已在当地农家书屋设立 “青春书架”。

智慧防诈:为银发群体筑牢安全屏障

“李奶奶,您看这个保健品广告,但凡说‘包治百病’就是骗局。” 成员叶玲娜在老人家中,用手机播放近期破获的养老诈骗案例视频。发现老人茶几上堆放着 5 份不同的保健品宣传单后,团队立即启动 “情景模拟教学法”:成员王华凯扮演 “虚假客服”,叶玲娜则演示如何用 “三问原则”(问子女、问社区、问警察)识破骗局。“以前接到电话心发慌,现在知道要按‘暂停键’了!”72 岁的王大爷握着成员的手感慨。

此次宣传创新采用 “入户调研 + 精准施教” 模式,针对 30 余户走访家庭中 82% 存在的 “保健品诈骗认知盲区”,制作图文并茂的《老年人防诈手册》70 份,手册嵌入二维码链接至九江市公安局反诈数据库。城门街道综治办主任陈健评价:“这种‘案例教学 + 技术赋能’的方式,让防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田间课堂:让专业技能扎根乡土

午后 38℃高温下,成员熊桂枝背着 20 斤重的喷雾器在稻田穿行,汗水浸透的工服在后背形成盐渍地图。“压力泵要保持 45 度角,这样药液覆盖最均匀。” 农户刘大叔的指导声未落,熊桂枝脚下一滑跌入泥坑,他迅速抱起喷雾器检查压力表:“设备没事就好,咱接着干!” 这种 “沉浸式劳作” 让成员们掌握了农药配比、病虫害识别等 12 项农技要点。

在西红柿种植区,成员们用电气工程专业的 “流程管控思维” 优化采摘工序:廖翔负责采摘时轻捏果柄旋转摘下,牛越则用泡沫网分隔装箱,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 40%。“这些孩子把专业方法用到农活上,100 多斤西红柿没一个碰伤。” 刘大叔指着码放整齐的菜筐赞叹。实践团还同步完成农田电路安全巡检,修复 3 处老旧线路,为农业生产筑牢安全防线。

此次 “三下乡” 活动,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荣耀工匠 电暖人心” 基层服务践行团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城门街道的群众。从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到守护老人的财产和精神安全,再到助力农业生产,成员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未来,该实践团还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牛越 何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