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骄阳似火,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美童心,艺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凯塘镇养小村的实践活动进入第二天。团队延续首日热忱,以“实干+温情+赋能”的多元行动,在乡间地头书写青年担当,让青春身影成为乡村振兴图景中动人的一笔。
晨光中的实干:肩挑重担暖民心
早晨九点半,养小村的朝阳正盛,实践团成员已集合完毕。“大娘,这担子我们来挑!”在村中水泥路上,成员看到村民大娘挑着满筐蔬菜蹒跚前行,立刻上前接过扁担。他与队友轮流接力,将沉甸甸的蔬菜平稳送到村民大娘家中,让大娘不住念叨:“这些娃娃,比自家孩子还上心。”
实践队员为村民搬运蔬菜。陈紫菡 供图
类似的暖心场景在村内各处上演。村民奶奶采购了一袋大米,正愁难以运回家,一名实践团成员二话不说,扛起粮袋,汗水顺着脸颊滴入泥土,肩膀被勒出红痕,却没人喊累。“以前只在课本里读‘粒粒皆辛苦’,今天扛着大米走在乡间,才真正懂了这份重量。”实践成员擦着汗说。
实践队员为村民搬运大米。曾维翔 供图
夏日温情:走访慰问传暖意
十点之后稍作休整,团队兵分两路开展走访。一队前往空巢老人家中,成员们来到独居的村民王奶奶家,为其打扫院落。“孩子在外打工,你们来了,家里总算热闹了。”王奶奶拉着成员的手,讲述着村里的变迁。
实践队员慰问村民、给予关爱与问候。曾维翔 供图
另一队走访“光荣之家”,在,成员们围坐倾听老乡诉说家中参军儿子的故事,期间不住感叹,更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青年就该多听多学,把这份精神传下去。”实践团指导老师任会刚说。
实践队员与村民聊天。曾维翔 供图
文化与环保:双轨并行赋新能
下午三点,团队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全力投入村办村民书屋整理工作。书屋原有图书多堆放杂乱,成员们先按农业技术、儿童读物、政策法规等类别细致分类,再用抹布逐本擦拭封面,最后整齐排列在贴有分类标签的书架上。
实践队员为村民整理书屋。曾维翔 供图
“从体力帮扶到精神陪伴,再到文化与环境赋能,志愿者们用行动证明了青年的担当。”养小村村委会主任感慨道。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活动让大家对乡村需求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未来将继续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让青春力量在乡土间持续绽放。
作者:文桢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