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网络强村”以文化文旅赋能强村乡村振兴,促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2025年7月9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的荔争上游实践团,在陈天赐、陈小晰、吴琦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柳村村的土地,开启了一场与罗浮荔枝园的美好邂逅。从合作社的忙碌景象到荔枝园的葱郁繁茂,再到与龙华镇团委的深入交流,每一幕都充满了惊喜与收获。
初遇合作社:丰产背后的忙碌与智慧
荔争上游实践团跟随柳村村委会委员黄剑华,踏入了山前合作社。一入合作社,只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果农们和黄委员满脸洋溢着喜悦,兴奋地说道:“今年可是荔枝的大丰收年!大家正井然有序地包装着新鲜采摘下来的荔枝,这些可都是我们的‘宝贝’,马上就要发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尝到咱‘山前仙荔’的美妙滋味。”
(山前合作社的果农们分拣荔枝的过程)
看着眼前的场景,实践团的成员们不禁想起了最近热播的《长安的荔枝》。剧中,长安城小吏李善德为了将岭南的新鲜荔枝运到长安,费尽了心思。在那个年代,荔枝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运送新鲜荔枝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如今,在柳村村,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让新鲜荔枝能够迅速运往各地,和剧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果农们把荔枝肉剥下准备酿酒)
(正在被晾晒的荔枝)
在柳村村,那些存放后甜度降低、口感变淡的退糖荔枝,也丝毫没有被浪费。果农们巧妙地将它们酿成了醇厚馥郁的荔枝酒,或是晒制成香甜可口的荔枝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果农们物尽其用的无穷智慧。“山前仙荔” 这一品牌,在果农们多年如一日的用心经营下,早已积攒起良好的口碑,声名远扬。就如同《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想尽办法保证荔枝的新鲜,柳村村的果农们也在不断探索,保障着 “山前仙荔” 的品质。不同的是,现代的果农们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让 “山前仙荔” 的美味传递变得轻松许多。
探秘荔枝园:四千亩的红“肥”绿“瘦”
告别合作社,实践团的老师和队员们在黄剑华委员的带领下走进了罗浮荔枝园。一进园,浓郁的荔枝香味便扑面而来,一排排荔枝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从太阳高照到夕阳西下,大家沉浸式地感受着这片荔枝园的魅力。
(荔争上游实践团的老师和队员们与黄剑华委员走入罗浮荔枝园)
黄剑华委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道,园里的荔枝品种丰富,有桂味、仙进奉、观音绿等。他还提到,荔枝的产量和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山前荔枝凭借鲜红、肉甜、味清、爽脆、核小五大特点脱颖而出。
(罗浮荔枝园的仙进奉)
为何山前荔枝如此美味?这得益于惠州博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让荔枝蓄糖量高,好山好水好空气则保证了荔枝的绿色无污染。更重要的是,果农们像呵护子女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棵荔枝树,这份用心成就了荔枝的鲜美无比、形色俱佳。
(夕阳下的罗浮荔枝园)
座谈会上:“山前仙荔”的成长与未来
2025年7月10日,荔争上游实践团与共青团龙华镇委员会专职副书记赖舒其、柳村村党总支书记黄永林和柳村村委会委员黄剑华开展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对龙华镇柳村村的荔枝产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柳村村位于龙华镇东部,广汕公路贯穿而过,拥有 4000 多亩的荔枝公园。
如今,山前荔枝年产量达 400 吨,凭借专业化种植,这里的荔枝品质优良,标准化规模化出产的种植基地还被评为 “全国水果标准示范园”,是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地。
座谈会上,荔争上游实践团的指导老师之一——陈天赐老师表示,荔争上游实践团会尽己所能,为 “山前仙荔” 的宣传和推广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人知晓这份来自罗浮山下的甜蜜。
(荔争上游实践团与共青团龙华镇委员会专职副书记赖舒其、柳村村党总支书记黄永林和柳村村委会委员黄剑华正在开展座谈会)
荔争上游实践团:赋能果农,为荔枝产业添彩
在荔争上游实践团七天的调研实践中,还结识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实干家——来自广东茂名的伍世玲老板。他目前扎根在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经营着一家农资店。伍老板拥有二十多年的荔枝种植经验,他了解到新农人在种植初期会面临困难,于是决定利用短视频平台免费分享自己的种植技巧和经验,帮助新农人获得成功。
(伍世玲老板在介绍品种叫槐枝的荔枝)
值得一提的是,伍老板自己并不会使用剪映等剪辑软件,那天他正谦虚地向我们请教视频剪辑的技巧。这恰好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发挥专长、贡献青春力量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耐心地教他如何操作,还进一步和他探讨了如何通过直播的形式创新性地推广和销售他家的荔枝。同时,荔争上游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在为荔枝文化设计独特的IP形象,并开发一系列相关的文创产品。我们相信,这些创意的注入,不仅能更好地赋能当地荔枝文化,还能为全国像伍老板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种植和销售荔枝的果农们增添更多亮点,从而助力荔枝产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荔争上游实践团正在教伍世玲老板短视频拍摄和剪辑技巧)
(荔争上游实践团设计的有关荔枝的IP形象)
历史长河中,苏东坡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正是他被贬惠州、初尝此地香甜多汁荔枝时的由衷赞叹。这份穿越时空的味蕾记忆,成为了荔争上游实践团灵感的源泉。我们不禁想象,倘若苏东坡能亲眼见证千年之后惠州博罗的荔枝产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于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创意应运而生:我们正在创作一部独特的荔枝宣传片,让苏东坡以“穿越者”的身份,漫步在现代的罗浮荔枝园,亲身体验从果园管理到快递销售的全过程,了解这片土地如何将古老的荔枝文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相结合。这不仅是一次创意的尝试,更是希望能借助苏东坡这位文化名人IP的号召力,为当地荔枝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喜爱上当地的荔枝,从而实实在在地助力这片土地上的甜蜜事业。
(荔争上游实践团总宣传片拍摄的画面)
此次调研实践,荔争上游实践团深切地感受到了 “山前仙荔” 的独特魅力和背后的故事。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山前仙荔” 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荔争上游实践团与共青团龙华镇委员会专职副书记赖舒其、柳村村党总支书记黄永林在柳村村委合影留念)
通讯员:黄嘉敏 肖颖
图片:洪朱钿琳
指导老师:陈天赐 陈小晰 吴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