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薪火铸红心 传统新声润乡童”朱集镇青襄童梦・七彩筑未来暑期支教开启传统文化深度体验

2025年7月11日至15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团队在朱集镇下湾村持续推进“七彩假期”活动。…

2025年7月11日至15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团队在朱集镇下湾村持续推进“七彩假期”活动。继非遗剪纸、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后,团队围绕神话探源、诗词品鉴、戏曲传承、红色实践与艺术表达五大主题,为30余名儿童打造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融合课堂,深度践行“文化传承+素质拓展”的支教主线

一、神话解码:黏土动画激活文化基因

本课程以《山海经》动画为导入,深入解析创世神话、自然神话以及英雄神话等不同体系的神话故事。通过课件和相关视频的详细介绍,得以一窥先民们眼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自然现象、历史事件以及英雄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黏土捏制“女娲补天”场景,理解先民智慧。“捏出五彩石时,感觉自己在补天上的漏洞!”五年级学生刘子轩兴奋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诗砺初心:激情朗诵感受伟人胸襟

课程内容秉承红色教育的精神内核,精心挑选了三首毛主席的经典诗词,旨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详细的历史背景介绍和逐句的诗句赏析,课程引导孩子们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使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博大的胸怀、广阔的视野以及超凡脱俗的战略远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业朗诵音频的引领下,孩子们满怀激情地朗诵这三首诗词,声情并茂地表达对伟人的敬仰之情,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戏曲薪传:指尖舞动汉江韵

志愿者通过视频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五大戏曲,包括京剧的华美、越剧的婉转、豫剧的豪迈等,让同学们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惊叹。随后,志愿者将焦点放在了湖北本土戏曲——黄梅戏上,以经典剧目《女驸马》为例,讲解了其轻快活泼的唱腔和生动质朴的表演风格,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支教团选取了《女驸马》的片段进行教唱,在志愿者的示范下,同学们学习了戏曲基础动作“日映”,通过模仿兰花指、转身亮相等简单招式,体会戏曲表演的韵律美。

四、红色传承:动画+史实重走长征路

沉浸式历史课堂设计,精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的“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主题剧集,通过15分钟片段展播,借助拟人化角色和生动情节,降低历史理解门槛。结合中央档案馆长征路线图、红军日记等实物史料(投影展示),对比动画情节,深入解析历史真实事件,例如引导孩子思考“四渡赤水”的战略智慧。

五、艺术表达:《踏浪》歌唱与情感释放

“小小的一片云呀......”稚嫩的歌声在教室里穿梭。同学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随着《踏浪》欢快的旋律轻轻摇摆。这首歌以其轻快的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歌词,迅速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支教团的成员们坐在一旁,用吉他伴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真挚的关爱与期待。在歌声中,同学们仿佛真的踏上了那片波涛汹涌却又充满希望的海洋,每一次挥手、每一次跳跃,都释放着他们内心的喜悦与自由。这次艺术表达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艺术、勇于表达的种子。

本次课程通过黏土动画解码上古神话、激情朗诵感受伟人情怀、戏曲薪传体验传统艺术,最后通过动画与史实结合重温长征之路,每一环节都精心设计,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共鸣。

作者: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陈曦 李旻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