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已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同学与叶骁郁老师组成的“城墙有灵·文创赋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委托下,围绕城墙IP形象与衍生品设计展开系统调研与创作,旨在深度挖掘南京城墙文化内涵,增强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同感,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同质化、文化符号挖掘不足、对年轻群体吸引力弱等问题。团队希望以当代设计语言赋能传统文化,让城墙“活起来”,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
1.调研分析·明确方向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实践团队走访南京城墙博物馆、中华门等遗址,通过参观展陈、现场记录与互动体验,深切感受城墙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团队同步发放问卷、访谈游客,并调研文创商店,收集产品品类、价格区间、设计风格和市场反馈等信息。根据调研数据显示,18-35岁年轻群体是文创消费主力,占比近65%,更偏好功能性强、价格适中的衍生品,并期待IP形象更具情感温度和互动性。此外,团队还与博物馆社教部肖主任展开座谈会,得知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展陈设计和文创开发经验,分析当前产品设计趋同、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这些调研与交流为团队明确文创设计方向、优化创作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2.创意构思·赋能文化
实地调研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也直接影响了设计方案的形成。团队发现,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内长期生活的一只黑猫,因与游客互动频繁、形象亲切,已成为馆内颇具辨识度的“人气明星”。因此,团队决定以这只黑猫为核心形象,构建具有情感温度和故事背景的原创IP,并结合南京城墙的历史符号进行延展设计。针对问卷结果中“年轻用户更愿意购买实用性强的文创品”的结论,团队初步构思了以黑猫IP为主角的文具、潮流饰品、盲盒摆件等系列产品,并探索融入互动体验,以提升购买黏性。产品将重点融合年轻用户的审美与互动需求,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创品牌矩阵。
部分文创作品展示:
3.实践总结·持续探索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场系统的设计调研,更是一次文化价值的深度体验。团队成员在行走城墙、感悟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深刻理解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未来,团队将继续推进“黑猫IP”形象与衍生品的开发与完善,努力将实践成果应用到更广泛的传播场景中,用设计的力量赋予南京城墙文化新的生命力。(作者:张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