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买东西要先分清‘需要’和‘想要’,存钱还能像种种子一样慢慢变多!”在一场别开生面的财商课堂上,小朋友们举着自己设计的零花钱分配表,兴奋地分享着收获。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组建志愿者,走进学圣小学,以“财商启蒙+安全防护”为核心,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教育课程,用专业力量为青少年金融素养培育注入活力。
不同于传统说教式课堂,会计学院志愿者团队以互动体验为抓手,将抽象的财商知识转化为小朋友们易懂的游戏与故事。课堂伊始,志愿者通过“金钱是什么”的提问引发思考,结合“住漂亮房子”“买喜欢玩具”“去各地旅游”等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金钱的作用,同时巧妙引导——“家人的陪伴、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些幸福可不需要花钱哦”,在启蒙财商的同时传递正确价值观。
在“赚钱方式”环节,志愿者用“帮长辈做家务换报酬”“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等小朋友力所能及的案例,破除金钱凭空而来的认知;紧接着通过“钱是种子”的生动比喻,将银行储蓄、安全理财等概念转化为“把种子种在地里,时间越长长得越多”,让抽象的“钱生钱”变得具象可感。而“小猪佩佩的零花钱烦恼”“拯救小明计划”等情景故事,更是让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当志愿者呈现“小明用20元买玩具后没钱买作业本被批评”的案例时,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支招,在讨论中自然而然理解了“先满足需要、再考虑想要”的消费逻辑,掌握了储蓄与消费的平衡技巧。
为了让知识落地,课堂还设置了校园商城实战赛。每组小朋友手握20元启动资金,需在“午餐券(必需品)”“美术套装(学习用品)”“足球租赁卡(娱乐)”“文具盲盒(非必需品)”中做选择,并根据后续“美术比赛获奖得奖励”“盲盒重复再消费”等情景计算结余。志愿者则引导大家记录收支、制定清单,最终评选出“最合理分配方案”,为前三名同学颁发小礼物。“我们不仅要让小朋友们懂知识,更要让他们会实践。”志愿者们表示,竞赛环节特意加入“必选储蓄任务”,就是希望培养孩子们“先存钱、再消费”的习惯。
这堂课让孩子们知道了怎么聪明花钱、快乐存钱,真是太实用了!此次财商教育志愿活动,是杭商院会计学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不仅用趣味形式破解了青少年财商教育理解难的痛点,更以“安全防护+习惯养成”的双轨模式,为孩子们搭建起金融素养的“第一道防线”。
未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将继续深化财商教育志愿项目,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让专业力量持续赋能青少年成长,助力更多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成长为“会规划、懂安全、有责任”的“小小理财家”。(何佳瑜、朱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