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第一小学:科普教育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原来太空飞船在宇宙中是这样飞行的!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浩渺的太空里遨游了一番!” 近日,凉山州会东县第一小学的VR科技馆内,六年级学生徐榗炆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体验感受。这一幕,正是会东县第一小学近年来深耕科普教育、创新实践育人的生动缩影。…

“原来太空飞船在宇宙中是这样飞行的!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浩渺的太空里遨游了一番!” 近日,凉山州会东县第一小学的VR科技馆内,六年级学生徐榗炆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体验感受。这一幕,正是会东县第一小学近年来深耕科普教育、创新实践育人的生动缩影。

VR科技馆内,一台台设备整齐排列,涵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主题。当天,学生们正分组体验“气象灾害模拟”“VR航空航天”等项目。据会东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程海燕介绍,该场馆以“融知识、传文化、享趣味”为核心,构建普法宣传区、 红色廉政文化展厅、安全展区、航空航天区、物理化学区、游戏互动区六大特色展区,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平台,借助虚实结合的场景,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科学魅力,助力他们在探索中学、在互动中成长。

在体验区,六年级学生刘晓告诉记者,通过活动她学到了很多科学实验知识,激发了对科技的兴趣,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长大后她想当一名科学家,发明无数能替人分担辛劳、简化生活的智慧工具。

“这几年,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数学思维有了显著提升,他们惯量化分析、模型推演,思路突破平面局限,科学素养整体跃升。” 一旁的科技辅导老师补充道。

据了解,202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蜀少年”四川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4名参赛学子在省级赛事中荣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同年,在第39届凉山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中,该校4幅参赛作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2025年,科普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在艺术实践中延伸,学校选派20名学生参加县教育局主办的现场绘画比赛,最终5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与艺术表达融合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学校“科普+”特色育人模式的深化。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面对记者,程海燕校长谈起学校的科普理念。她提到,科普教育需'接地气',例如结合本地农业特色,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优化种植实践。

在校园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块块班级责任田错落有致,茄子、青椒等作物长势喜人。每块田都由学生自主管理,从翻土播种到记录生长数据,学生们全程参与,常为'哪株番茄开花早'争论不休,这种探究欲比课堂提问更珍贵。

据悉,会东县第一小学位于会东县金江新区,由该县县委、县政府斥资6000余万元新建,并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29700㎡,建筑面积21156㎡、其中教辅用房9902 ㎡(普通教室56间)、实验室230㎡、图书室192㎡、微机室213㎡。新建成的会东县第一小学设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以“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为办学目标,于2019年秋季学期成功获评“凉山州科普示范学校”。2024年,会东县第一小学科普示范基地成功上榜四川省第十五批拟认定省级科普基地名单。

该校依托科普基地优势,每学期开展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实践能力。同时,该校组建了由科技骨干教师构成的管理团队,系统组织落实各项科普活动,充分整合学校专业资源,为师生搭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将科学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与活动中,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在VR设备的运行声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欢笑声中,会东县第一小学的科普教育正焕发着独特的活力。这里没有枯燥的公式背诵,取而代之的是“动手做、用眼看、用心悟”的立体学。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与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学校将深入探索多元化的科普路径,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塑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奋斗。展望未来,会东县第一小学必将续写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辉煌篇章,为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