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 于胜敏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近年来积极探索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生活场景、地域文化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快乐成长的 “活力场”。
一、理念先行,构建情境化教学 “坐标系”
学校立足农村学情与学科特点,组织各教研组开展 “情境化教学如何落地” 专题研讨。经过反复实践打磨,逐步形成 **“生活情境导入 — 问题驱动探究 — 实践拓展延伸”** 的教学流程框架,明确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科本质,既激发兴趣,更服务于知识理解与应用” 的核心原则。
二、学科融合,打造 “沉浸式” 情境课堂
语文:把 “海边” 搬进课堂
海阳所镇靠海的地域特色,成了语文情境教学的 “活素材”。学习《海滨小城》时,教师带学生走进真实的海边:看潮起潮落、听海浪拍岸,让学生在海滨实景中观察、描述家乡的海,再将感悟转化为文字创作;学习寓言故事时,学生化身 “小演员”,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情境揣摩角色心理,让寓意理解更深刻。
数学:在 “超市” 里学运算
数学课堂被打造成 “校园超市”:教师摆放标有价格的文具、书籍,让学生模拟 “购物者” 计算总价、折扣,或扮演 “收银员” 核对账目。原本抽象的百分数、小数运算,在 “购物结账” 的沉浸式情境中变得鲜活可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道德与法治:听 “渔村故事” 悟文化
学校邀请当地老渔民走进课堂,开展 “渔村文化故事会”。学生围坐成 “渔家小院” 的情境,听老渔民讲述出海捕鱼的经历、渔村传统习俗。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学生体会劳动艰辛与家乡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三、师生共长,收获情境化教学硕果
情境化教学让校园课堂焕发新生:学生从 “被动听讲” 转为 “主动探究”,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在市、县级学科素养竞赛中,获奖人数较往年增加;教师也在教研与实践中快速成长,学校已有 3 篇相关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2 节情境化课例获评 “市级优质课”。
如今,情境化教学已成为学校的教学名片。学校表示,将继续深耕这一模式,让更多鲜活情境走进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