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薛城:职教为翼 向“天空突围”

(通讯员:王君 张琦)

在县域经济转型的关键赛道上,低空经济正成为中小城市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引擎。薛城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以“向天空要效益”的魄力,走出了一条“制造筑基、场景赋能、职教护航”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30平方公里通航空域高效运转,中国移动凌云数字化管理系统精准调度,15万平方米低空经济动力谷拔地而起,航景创新、马威动力入选2025中国新晋未来独角兽企业,FWH-3000“低空巨无霸”作为全省唯一纵列式双旋翼载重1000公斤整机类重点产品,成功入选《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名单》,“薛城速度”与“薛城制造”双轮驱动,让低空经济从“试验田”成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更为全国中小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张景瑞/摄)

产业突围:低空经济打开中小城市转型新空间

低空经济凭借“产业链长、门槛适配、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小城市升级发展的“金钥匙”。薛城的转型实践极具示范意义:2025年6月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构建“6+1”发展格局,规划建成六大产业基地和飞行智慧指挥中心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区。

(张景瑞/摄)

目前,动力谷已落地航景重载无人机、金朋达靶机、协氢氢能无人机、赫行动力、天成装备等7个重点项目,形成的“无人机整机+核心零部件+核心动力及控制系统”完整制造集群,呈现“引进一个、带来一串”的“葡萄串”效应,航景创新量产机型远销海外,金朋达靶机基地领跑行业,协氢氢能无人机刷新续航纪录。在场景应用上,12.5万亩春季小麦“一喷三防”智能化统防统治全面落地,16个无人机机巢于2025年10月下旬启动试运营,应急消防、水利巡查、交通疏导等30个应用场景加速开拓,FWH-1500机型更在京津冀暴雨灾害中成功执行救援任务,实现“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

(图为枣矿技术学院低空学院)

应势而变:职业教育锚定时代赛道精准布局

产业的迭代升级,呼唤教育的同频共振。面对低空经济新赛道,薛城职业教育以“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为核心,构建起紧跟时代、贴合需求的育人体系,联合多家企业组建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空中联盟”。

(图为枣庄理工学校)

枣矿技术学院作为核心职教资源,与开发区共建低空飞行器学院,开设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在校学生约150人,实现“学院跟着产业走”的快速转型。枣庄理工学校聚焦中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设立无人机专业并构建“理论基础+实操技能+场景应用”完整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一校一特色、多校互补位”的人才供给格局。

精准育人:校企协同锻造时代技能尖兵

在薛城的职业教育课堂上,“紧跟时代”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践准则。通过“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师傅请进课堂、把岗位标准融入课程”的深度校企合作,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参与真实生产项目。

枣矿技术学院低空飞行器学院创新性推行“1.5+1+0.5”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一年半理论学习阶段,夯实无人机原理、航空法规基础,同步开设氢燃料技术等前沿课程;一年半工半读阶段,进入航景创新、金朋达等企业参与重载无人机组装调试、靶机性能优化等实际工作;半年顶岗实习阶段,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无缝衔接。学院组建“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型团队,6名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参与过阿勒泰机场监测鉴定的李文龙老师,将重载无人机组装、氢燃料电堆调试等实战经验倾囊相授。实训场地中,学生分组开展模拟拆装、故障排查、真机飞行训练,近距离接触最大起飞重量2.3吨的“低空巨无霸”等高端设备,更深入企业一线观摩生产制造全过程,沉浸式提升专业技能。

(图为李文龙老师在给大家上课)

人才赋能:青春力量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一批批职教毕业生,正成为薛城低空经济发展的“青春引擎”。在航景创新的生产线,他们参与重载无人机精密组装;在金朋达的研发团队,他们助力靶机技术迭代升级;在田间地头,他们操控无人机完成高效植保作业;在应急救援现场,他们用专业技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来学校半年多,我特别喜欢实训课进工厂,能看到真正的大型无人机,特别有吸引力。”枣矿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学生吴昊天对重载无人机兴趣浓厚,计划考取专业执照后参军入伍,用所学技术报效祖国。

截至目前,薛城职业院校已累计为低空经济培育技术技能人才超千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不少人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形成了“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人才燃料”,也让学生在紧跟时代、服务家乡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成长。

(图为枣庄理工学校无人机教室)

未来可期:产教协同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薛城正以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更完善的产业生态,推动低空经济向更高质量迈进。下一步,薛城将持续深化职教改革,推动院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把FWH-1500救援无人机、氢能电堆等最新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依托30平方公里获批空域及正在争取的800平方公里适飞区,将无人机机巢打造为“实景实训课堂”,实现“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闭环。

同时,随着空域资源持续释放、人才储备不断充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薛城低空经济将形成“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创新突破”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也将在紧跟时代、服务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

从地面到天空,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薛城的“天空突围”之路,彰显了中小城市转型的决心与智慧。在职业教育的强力支撑下,在低空经济的强劲引擎驱动下,这座鲁南小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天上飞得更高、更远,书写出更加璀璨的转型篇章。

(张景瑞/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