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类的“新六艺”

作为一个教师,又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对于教育的观点,就常有家长问我:严老师,你说让孩子参加什么课外班…

作为一个教师,又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对于教育的观点,就常有家长问我:严老师,你说让孩子参加什么课外班,学习一些什么技能,能够更好地提升素质?对此我总是回答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关键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基础性的素质和技能,具有更普遍、更核心的意义,那也是可以重点考虑的。

什么样的基础性的素质和技能,具有更普遍、更核心的意义呢?比如社交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能力,空间的观察、再现和想象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从古到今的素质教育中都是重中之重。古代希腊教育有“七艺”之说,即认为一个好的公民应该具有七种技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与修辞能加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辩证法的核心是逻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算数与几何是数学的组成部分,又与思维和空间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国古代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古希腊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培养一个人的社会性,以及实用的技能。所以“礼”是指向群体关系的,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射”是为了保家卫国,也能强身健体;“御”是掌握具体的交通工具,也是对更广义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驾驭;书是掌握文字和表达。“数”是指计算和算术。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当然不能墨守古代的陈规,但任何时代都是需要做人的基本素养和素质教育的,我们可以在继承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几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新六艺”的构想:礼还是社交技巧,但不仅是现实世界,现在还要拓展到虚拟世界,包括网络和游戏中的礼仪;乐还是艺术修养,今天我们有了更多可以发展自己个性化的艺术兴趣的空间和方向;射是军事教育,也是运动健身;御是马车的升级版,掌握包括汽车在内的现代交通工具;书的概念就更开阔了,不仅是传统的文字和书写,也包括外语、电脑语言、网页编辑、PPT制作、图形设计、新媒体写作等;数的核心还是数学和思维,进一步提升到更为全面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其空间和跨度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1984年2月16日,在上海的微电子技术应用汇报展览会上,13岁的李劲正在电脑前演示自己用编程编写的电脑动画程序。他有一些紧张,因为之前被告知今天有重要的中央领导来观摩。中央领导来到之后,在他身后认真地看了足足6分钟,最后抚摸着李劲的头,和蔼地对他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话: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位领导就是邓小平同志。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102/d31a647c5282e37126a28bce6c064b6d.jpg


将近40年过去,我们不能不对小平同志的长远深邃的目光感到由衷的敬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不要说个人电脑,就是有电脑的单位也还很少,但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推动了教育系统开启超前的计算机教育,为未来数字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广阔的基础。李劲本人后来也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为什么学会计算机尤其是掌握编程能力对于新一代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家都知道,这年头如果有好的编程能力,根本不愁找不到好的工作。但是编程还有更根本性的意义。David M. Berry 在《软件的哲学:代码与数字时代的沉思》一书中认为:编程是新人类的思维方式,是新时代的哲学。程序也许比任何东西都更具有哲学意味,伟大的计算机学家当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巴比奇,图灵......也许你可以把莱布尼茨也算上。

这么说吧,编程能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创造的能力。这个世界本质就是程序,程序中蕴含了这个世界最核心的秘密,编程是未来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程序语言是未来最通用的语言,程序思维是未来最基础的思维,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199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富人、信息穷人、信息沟壑和数字鸿沟等概念,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也构成了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的全球问题。在中国,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其本身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正在成为一个教育问题。中国有着高度重视教育平等的传统,为消弭数字鸿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相继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普及完善人工智能、编程等课程内容,但面对本就客观缺乏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乡村地区,落实人工智能编程的普及,除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需要有机结合社会各方力量。

这其中不少互联网公司做过一些有益尝试,比如腾讯扣叮举办的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公益活动,为全国尤其是偏远区学校免费提供自研的编程产品,以及大量编程培训课、人工智能教学理念师训课,帮助解决乡村地区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薄弱问题。这四年,它也走进了全国近300个地区的近1.2万所学校,成为了8万余名孩子的“编程第一课”,为缩小数字鸿沟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而扣叮在产品研发上,也针对“数字鸿沟”的消弭做了很多特别设计。一方面把游戏化的方式融入编程学习中,将一串串中英夹杂难以理解的编程语言,转化为通用的图形化模块,孩子拖拽积木块并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进行编程,很好地降低了孩子对编程的理解门槛。另一方面,将游戏引擎技术运用在硬件编程的学习中,让喜欢机器人编程的孩子们能去硬件化学习,不用花大钱购买机器人,也能享受到同样的创造快乐、体会到科技的奥妙。

编程是培养孩子思维和创意能力的基础性教育。它所带来的远不止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与谋生技能,而是素养的提升,思路的打开,对更为整体的和长远的学习与生活也有帮助。整个世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程序的设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各种程序的被动的使用者,而要像这个记录片里的孩子一样,以编程为桥,主动积极地去了解世界的结构和法则,做世界的创造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