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涅辛音乐学院里的中俄艺术教育“交响曲”

在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130周年校庆的舞台上,一位中国音乐家的回归,折射出中俄艺术教育交流的跨越与新生。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艺术融创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声乐特聘教授毕宝仪,以优秀校友身份重返母校。这位曾在格涅辛求学四年、后于德国深耕22年的歌唱家,站在母校的走廊里,眼前的光景与30年前的记忆重叠又分离——当年她是声乐歌剧系唯一的中国面孔,如今这里已有近千名中国学子追逐艺术梦想。

毕宝仪教授格涅辛音乐学院大师班海报

三十年前毕宝仪踏入这所创立于1895年的俄罗斯音乐圣殿时,语言与文化的隔阂曾让她举步维艰,但学院严谨的体系与教授倾囊相授的指导,最终将她推向国际舞台。时光如梭,而当她再次走进格涅辛的校园,中国学生已成为这里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中俄文化教育互信的缩影。  

毕宝仪教授大师班授课照片

校庆期间,毕宝仪为声乐歌剧系学生开设大师班。课堂上,中俄学子相互借鉴、共同打磨,将东方韵味与俄式艺术特色巧妙融合,碰撞出别样的音乐火花。而在结业音乐会上,学子们精彩演绎,既有对经典曲目的深刻诠释,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这里音乐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为两国青年对话的“通用语”。

作为中俄友谊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活动,此次校庆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格涅辛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雅年科感慨到:“像毕教授这样的校友,既是俄罗斯教育成果的见证者,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活桥梁’。”据统计,近十年从该校归国的中国学子超2000人,他们活跃在高校讲台、歌剧舞台,同时将俄罗斯音乐精髓与中国艺术创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反哺。  

大师班学员汇报音乐会合影

离校前,毕宝仪在纪念簿上写下:“感谢母校赋予我打开世界的钥匙,如今这把钥匙正在传递给更多中国年轻人。”从“独行者”到“千军万马”,中俄艺术教育合作已步入新阶段——中国多所音乐学院与格涅辛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数字音乐教育合作项目也即将启动。正如一位观看大师班结业音乐会的观众所说:“当大家同唱一首歌时,听不出国籍,只听见共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