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智塑龙灯项目团队一行人赴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以“寻根·赋能·共生”为主题,与本土非遗传承人、文化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交流、技术分享等形式,搭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桥梁,探讨“科技赋能传统龙灯技艺”的创新路径。
在南昌市非遗保护中心展厅,团队成员通过高清影像资料、实物模型及传承人现场演示,详细了解作为江西省级非遗项目的“城南龙灯”历史脉络及其“九节竹骨龙”“板凳龙”等形态承载的赣鄱千年农耕文明记忆,系统记录龙灯扎制的竹篾编织、彩纸裱糊等12道核心工序,对37件清代至民国时期龙灯构件进行三维扫描并建立高精度数字档案。
活动当日,团队与南昌本土老字号“洪城灯彩”工坊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成员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尝试竹篾弯制、龙睛点彩等传统技法,同时将柔性LED灯带嵌入传统龙身,完成“科技+手工”结合的改良版龙灯样品。这种“半手工半智能”模式保留手作温度并赋予动态光影交互功能,现场演示的“赣江夜游龙”方案——龙身灯光可随水流波动节奏变化——获专家认可。团队技术总监王磊透露,计划在滕王阁景区试点“虚实共生龙灯秀”,相关方案已进入技术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国庆期间落地。
此次交流达成多项共识:智塑龙灯项目团队将在南昌市非遗保护中心设立“科技赋能工作站”,;双方联合培养“非遗数字传承人”,开设“龙灯扎制+3D建模”等跨界课程;共同开发“智塑龙灯”系列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文化IP价值转化。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深耕本土非遗资源,推动龙灯文化从地域符号升级为全球文化标识。随着双方合作深入,这种立足本土、双向赋能的实践,正为传统工艺在数字时代的活态传承提供可复制的“南昌经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