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的课桌| 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被欺凌的角落

2025年7月3日下午15点30分,黄梅县刘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却涌动着一场关于“校园安全”的深刻探讨。武汉东湖学院知禾实践队联合社区,以“友爱小星球:打败校园小怪兽”为主题,开展校园防霸凌主题教育活动。

张海涛 供图


此次活动以校园阴影下的守护使命为背景,校园霸凌如隐匿的“小怪兽”,正侵蚀着青少年的成长土壤。教育部数据显示,超三成青少年曾遭遇不同形式的霸凌,而“认知模糊、应对无力”是多数受害者的困境。武汉东湖学院知禾实践队深耕校园安全议题多年,前期调研发现:刘塘社区周边学校中,62%的学生无法准确界定霸凌行为,近半家长对孩子的“异常信号”浑然不觉。为打破认知壁垒,实践队联合社区,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宣讲,力求让反霸凌意识扎根家庭与校园。


让我们走进现场,拆解校园霸凌的“三重面孔”:

一、定义破冰:“骂人、排挤也是霸凌!”

“同学们,被起‘丑绰号’算欺负吗?”课堂伊始,张佳琪的提问瞬间点燃讨论。她通过PPT动画还原“课桌上的‘笨蛋’字条”“课间被孤立的角落”等场景,解析霸凌的核心特征——长期、重复、 power imbalance(力量失衡)。 二年级小轩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被同学骂‘肥猪’,也是霸凌!” 现场不少孩子首次意识到,“隐性伤害”同样值得警惕

张新浩 供图


二、信号解码:家长的“观察清单”

“孩子突然厌学、总说肚子疼?这些可能是霸凌的‘预警灯’!” 切换到“霸凌特点”板块,张佳琪列出“衣服撕破、伤痕淤紫、失眠噩梦、躯体不适、厌学逃学、财物丢失” 6大信号,并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有孩子因被威胁,把‘肚子疼’忍成心理创伤。”

三、预防破局:从“目标”到“旁观者”的全角色守护

“想不被霸凌,先别当‘显眼包’——别炫富,别单独走角落!” 张佳琪教孩子们“避险法则”:不公开贵重物品、厕所/楼道结伴而行、理性解决矛盾。但她强调:“霸凌的根,要从‘欺凌者’和‘旁观者’一起挖!”她展示法律条文:“动手打人可能犯寻衅滋事罪,当‘帮凶’同样违法!” 这句警示让孩子们咋舌。针对旁观者,实践队设计情景问答:“看到同学被欺负,该当‘看客’还是‘暗助’?” 孩子们踊跃作答,最终达成共识:“可以悄悄报信、用眼神支持受害者。”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7-06/EwqsJZTFqLWHimages.png

王常烨 供图


四、应对破局:“保命为先,智慧反击”

最火爆的“情景模拟”环节,实践队上演“霸凌现场”:一名队员扮演霸凌者,堵住“受害者”(队员)。“对方人多,咋应对?” 队员学以致用:“先拖延——‘我把钱给你,别打我,我还得给妈妈买药’,边说边往人多的地方挪!” 张佳琪点赞:“保命第一,灵活周旋!”

“力量相当,咋反击?” 另一组孩子尝试:“坚定说‘别碰我,再这样我就告诉老师!’” 眼神和语气里的底气,让“霸凌者”秒退。

章士诚 供图


宣讲尾声的互动是背后一场双向的成长觉醒,我们的“匿名提问箱”里收到数十张纸条:“被霸凌后不敢说,怕更惨怎么办?”“看到朋友当霸凌者,怎么劝?”张佳琪一一解答:“第一次被霸凌就要说!沉默只会让对方更嚣张”“用‘我很担心你’代替指责,拉朋友回头”。社区工作人员方阿姨感慨:“原来反霸凌是‘技术活’,大人孩子都得学!”

在这场主题教育的幕后,是知禾实践队“调研—转化—落地” 闭环的成果。实践队以调研打底,走访学校,访谈多名师生,提炼“认知盲区”;主讲人的内容经多次打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漫画故事,把应对策略设计成“顺口溜”(如“打不过就跑,跑得过就喊”);采取创新的教育形式,我们放弃说教,用“情景模拟+角色代入”让知识“活起来”。


刘佳圆 供图


正如张佳琪在结束语中所说:“每个孩子都该是‘友爱小星球’的原住民,让霸凌的‘小怪兽’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化行动,让反霸凌的种子,在更多校园、社区生根发芽,守护一代人的成长晴空。(作者:陈馨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