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河南理工大学赴焦作小董乡磨庄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武陟县小董乡红太阳幼儿园,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活动以“童言童语讲普通话,大手小手共筑语言桥”为主题,通过趣味课堂、故事分享、亲子互动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普通话的魅力。我们就此采访了该幼儿园园长王红梅,听她讲述活动中的点滴与感悟。
谈及推广普通话对幼儿成长的意义,王红梅园长打开了话匣子。“3到6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普通话的规范学习能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语言逻辑。你看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候有的还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发音含糊,现在不仅能流畅朗读儿歌,还会纠正家长的‘方言普通话。”
图为团队与王红梅进行访谈
在王园长看来,大学生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独特的“青春能量”。“他们懂孩子的心理,会用动画配音、手势舞、拼音卡牌等方式调动积极性。”队员们在与小朋友互动游戏中,极大的激发了小朋友们对普通话的兴趣。
图为团队与小朋友交流
园长还提到,推广普通话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力。希望家长在家也能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期待未来与高校开展更多合作,借助大学生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普通话在幼儿群体中的普及,为孩子们的成长筑牢语言基础。
图为团队与小朋友们交流
当被问及活动的长远影响,王园长目光坚定:“推广普通话不是‘教几个词’,而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自信。”如今,该幼儿园已将普通话推广纳入日常课程,并计划与高校合作开发“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趣味教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孩子们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想法,他们看向世界的目光会更明亮。”李静园长说,“这或许就是大学生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的意义——用一次牵手,种下一颗连接未来的种子。”
此次采访与推普活动,不仅展现了幼儿园在普通话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也彰显了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推广普通话的责任与担当,为营造良好语言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合影
作者:河南理工大学 李琳雯 孙淑玟 董晨晓 武素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