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砺志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定边,深入探访这片承载千年盐业荣光与革命烽火的土地。团队以“产业调研+红色寻访”双线并进,在七彩盐田与打盐旧址间穿梭,解码盐湖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
一、 漫步七彩盐田,触摸千年“咸”业脉搏
作为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区,定边盐湖碧波荡漾,宛如大地调色盘。盐湖采盐史可追溯至秦汉,绵延至今。在盐田边,实践团成员聆听技术人员讲解:“盐湖不仅是天然美景,更是富民之源。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让千年‘咸’业焕发新生机。”成员们观察晶莹盐粒,与工作人员交流现代盐业发展挑战,近距离感受盐业对当地经济的坚实支撑。
二、 追寻打盐旧址,汲取奋进精神力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定边盐湖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是三五九旅打盐旧址,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1940年,为突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2000多名官兵响应毛主席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号召,来到定边盐湖地区开展打盐自救运动。战士们在花马池东北的明代长城上挖修了175孔窑洞,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艰苦创业。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解决了边区军民的食盐问题,还通过食盐换回大量国统区的粮食、布匹、器械、药品等物资,打破了经济封锁,为边区带来了不菲的盐税收入,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中央第一财政”,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定边盐湖距离县城仅20公里,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定边盐湖旅游的开发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红色旅游胜地。游客们在此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盐湖风光,体验独特的打盐活动,还能深入了解三五九旅的革命历史,感受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激情的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当盐湖的瑰丽霞光遇见打盐旧址的铿锵标语,实践团读懂了定边振兴的双重密码:产业腾飞需深植千年盐脉沃土,精神传承当永续革命初心薪火。接下来,团队将凝练调研成果,围绕盐湖文旅融合与红色资源活化建言献策,助力“七彩盐田”释放更大能量,让志愿服务的青春足迹深深嵌入新时代的奋进脉搏。
作者(陕西理工大学李政阳,田佳莹,王婧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