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在实践中感悟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力量

  七流火,暑意正浓。7月14日至7月27日,武汉晴川学院艺脉相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出校园,踏上了一场特殊“行走的思政课”。该实践团由武汉晴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传媒艺术学院联合组建,张书军老师、施禾羽子老师和王凯老师带队。从青和居社区的烟火气到嘉鱼田野的新绿,从三峡大坝的雄姿到移民村庄的变迁,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在实践中探寻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注脚,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焕发鲜活生命力。

  青和居的奋斗图景:在基层治理中读懂“幸福密码”

  走进青和居社区,队员们首先被一张张笑脸墙吸引。在新时代展馆,老照片里的棚户区与如今整洁的居民楼形成鲜明对比,社区工作者的讲解让大家明白: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无数人的奋斗。跟随“天天敲门组”入户走访,师生们看到社区工作者如何用耐心化解邻里纠纷、用细心解决老人的生活难题;在“4:30托管学校”,讲唱画结合的思政课实践中,孩子们的笑声让大家感受到“服务为民”的温度;“好味道食堂”里,老人们捧着热饭的满足神情,更是“民生无小事”的生动体现。

image.png

  座谈会上,社区党员先锋模范分享着“从棚改到共建”的故事: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等着帮”到“一起干”,居民们用双手改变家园,用奋斗书写幸福。武汉晴川学院的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伟大奋斗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社区工作者的每一次敲门里,藏在居民们共建家园的每一滴汗水中,正如那句朴实的真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image.png

  嘉鱼的创造活力:小种子里的乡村振兴智慧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艺脉相承实践团在嘉鱼的土地上,触摸到了伟大创造精神的脉搏。在十里蔬菜长廊,亲手采摘黄瓜、辣椒的体验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土地的馈赠”;而座谈会上,斯特丹农业专家与村干部的分享,则揭开了“馈赠”背后的创新密码——通过种子研发与技术推广,当地打破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让“小种子”成为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金种子”。

image.png

  入户调研时,农民们算起了“丰收账”:优质种子让亩产提高三成,订单农业让销路有了保障,年收入较往年翻了番。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社抱团”,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嘉鱼的实践让师生们明白,伟大创造精神不仅存在于实验室的突破中,更体现在农民对土地的创新利用里,体现在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每一次尝试中。正是这份敢闯敢试的创造活力,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田野间徐徐展开。

image.png

  三峡的团结赞歌:移民精神里的家国情怀

  站在三峡大坝前,江风猎猎,队员们们被这座“国之重器”的磅礴气势震撼。而思政老师的讲解,则让大家读懂了大坝背后的精神密码——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正是伟大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移民陈列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农具,诉说着移民们背井离乡的不舍与毅然;在许家冲村,“奉献、自强、感恩、阳光”的移民精神,早已融入村民的生活:初心馆里的党建故事,红色文化长廊里的家国大爱,都在诠释着“团结一心跟党走”的信念。

image.png

  座谈会上,许家冲村党支部副书记讲述着移民村的蝶变: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靠的是党员带头、群众齐心,靠的是“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力量。师生们走进峡江秀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双狮岭茶业合作社,看到移民们用双手创造新生活,更深刻理解了:伟大团结精神,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凝聚的力量,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深刻共鸣。

  向着中国梦:让行走的思政课照亮前行路

  从青和居的奋斗身影到嘉鱼的创造活力,从三峡的团结力量到神州大地的蓬勃生机,武汉晴川学院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最终都汇聚于伟大梦想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无论是社区工作者的坚守、农民的耕耘,还是移民的奉献,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共同的梦想添砖加瓦。

  这场跨越14天的实践,让思政课走出了书本,让伟大民族精神变得可触可感。未来,武汉晴川学院将继续深耕“行走的思政课”,带着师生们走向更多城镇乡村、走近更多奋斗者,在实践中感悟精神力量,在行走中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