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为媒,喜庆世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生赴成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年8月1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落下帷幕。赛事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联合九州武社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在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韩瑾、辅导员赵盛旭和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教师郑茗芥的指导下,聚焦“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四个维度,调研记录大型赛会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用热气腾腾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办赛铸魂

8月8日晚,实践团队前往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观看武术比赛,见证中国选手卢卓灵在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决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本届世运会的首枚金牌。

8月9日晚,带队教师郑茗芥和团队成员在成都世博园世运广场对中国首金得主卢卓灵进行采访。卢卓灵围绕习武经历、太极技艺、比赛感悟等话题分享心得感悟,鼓励青年学生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武术名将卢卓灵斩获中国本届世运会首金

 郑茗芥老师携团队成员采访世运冠军卢卓灵

实践团队在高新体育中心、城北体育馆等竞赛场馆及宽窄巷子、武侯祠等文化地标周边发起文化快闪活动,瑞典、波兰、西班牙等多国运动员热情参与,留言表达祝福。

 众多市民在成都世运会快闪展板上写下祝福并合影留念

瑞典代表团点赞实践团发起的快闪活动

营城焕新

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东部新区规划馆、天府新区规划厅、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筹办大型赛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

成都体育学院承接潜水、救生、飞盘、地掷球等比赛项目。在场馆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游泳馆、田径场、地掷球场等竞赛场馆,这些场馆经现代化改造后,兼具校园教学实训和体育文化展示等多元功能。

在成都体育学院田径场了解飞盘赛事筹备

在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办公区,团队成员采访到体育竞赛部、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据介绍,世运团队精准对接40余个国际单项联合会需求,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实现了赛事保障全流程零差错。

兴业赋能

通过成都赛事名城展示中心的图文资料,实践团队对文商旅体融合的新兴体育业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成都体育产业商会秘书处代表介绍,青年群体正成为创新主力,为赛事注入潮流活力。

参观成都赛事名城展示中心并体验多种运动项目

实践团队与四川劲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都咕咚体育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举行座谈,参观体育服务综合体,学习了解运动零售、场景体验与赛事服务的融合创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体验“英武通航”设备

无人机竞速是成都世运会比赛项目。团队成员在成都市英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调研低空经济领域“体育+科技”的协同发展,实操体验航空体育与智能竞技的前沿成果。

惠民共享

为推动世运项目深入社区,团队将课堂所学的武术技巧编排成节目,在武侯区高碑社区带来太极拳、太极扇、彩带龙等惠民表演,向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科普世运知识。

 中石大学子在高碑社区进行太极拳、太极扇和彩带龙表演

在玉林东路社区、秦东社区、R29社区生活空间,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便民服务点和社区活动站,利用世运微广场、世运知识角等“世运空间”沉浸式感受体育运动魅力,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在春熙路商圈、龙湖天街及特许商品零售店等点位,团队成员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赛事组织、城市服务与文化体验的反馈评价,为研究“赛事经济学”提供前沿数据。

璀璨圣火徐徐熄灭,体育荣光永驻蓉城。实践团队将持续追踪世运遗产转化路径,聚焦城市功能品质、经济发展功能和全民健身服务的提质增效,以青春视角讲好“后世运时代”的中国故事。

文/赵盛旭、李远剑、郭浩泉、陈慨宇  图/王云乐、刘思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