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多次偷拿家里钱被妈妈带去派出所“自首”引热议

近日,四川乐山一位妈妈带着经常偷拿家里钱的儿子去派出所“自首”,让警察帮忙教育孩子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四川乐山一位妈妈带着经常偷拿家里钱的儿子去派出所“自首”,让警察帮忙教育孩子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近年来被父母“送进派出所”教育的孩子并非少数。有不少网友发问,总找警察帮忙教育孩子,真的好吗?

  对此,心理专家和从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引导孩子正确行为的方法不仅仅是教育和惩罚,父母应以理解、耐心、温暖、说理的方式来伸以援手,而不宜采用粗暴的、恐惧的等创伤性行为。父母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的根源,激发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并培养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特殊“投案人”:

  11岁孩子因偷拿家里钱

  被妈妈带到派出所“自首”

  “怎么了,小朋友?”“我偷拿了家里的钱,妈妈让我来自首……”近日,乐山市沐川县公安局沐溪派出所值班室,来了一位特殊的“投案”人——一名11岁的小学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1岁男孩被妈妈带去派出所“自首” 图据沐川公安

  这位小朋友表示,自己好几次悄悄拿了家里的钱买东西,现在来投案“自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民警对小朋友进行了法制教育,让他明白到盗窃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做错了事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最终,在民警的一番耐心说教下,小朋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字一句写下保证书,保证不再偷拿家里的钱,并向妈妈道歉,妈妈也温柔耐心地教育了孩子。

  “谢谢警察叔叔,我以后不会做这种事了 !”小朋友向民警道别,然后拉着妈妈的手回家了。民警表示,希望这一次的经历,能成为这位小朋友成长道路上“最珍贵的一课”。

  并非个案:

  多地父母将孩子“送进派出所”

  寻求警察帮助,原因多样

  红星新闻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被父母“送进派出所”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偷偷从家里拿钱,有的是因为偷拿同学的玩具等。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浙江宁波一名10岁女孩被爸爸带去了派出所“自首”。因为她平时特别喜欢吃零食,爸爸担心她的健康,限定了吃零食的量。她便偷拿父母的钱,让同学做“代购”帮买零食。最终,在民警的监督下,女孩写下承诺书表示不会再偷钱。

  8月28日,湖北襄阳也有一名孩子被家长送到派出所。小男孩偷了姑奶奶3.5元钱去买零食,妈妈发现后将他送到派出所。经过民警的一番耐心教育,男孩意识到自己偷钱的行为是不对的,承认了错误。

  9月12日,安徽铜陵,一位母亲领着儿子走进当地派出所,称孩子多次偷拿玩具回家,曾教育他不可以这样做,可他根本没放在心里。当她发现孩子又一次偷拿玩具后,只好请求民警帮忙教育。在民警温和的教育下,男孩认识到错误并表示绝不再犯。

 网友热议: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总找警察帮忙,真的好吗?

  对于这些父母“大义灭亲”的行为,不少网友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有网友支持家长的做法,认为孩子犯错,作为父母没有溺爱包容,必须想办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对孩子负责。同时,不少网友认为,偷东西不是一件小事,必须要从小严肃教育,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占用社会资源,发生了这种事情,父母应该优先考虑家庭教育,而不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甩给警察,并且动不动就用警察来吓唬和威胁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畏惧警察,以后遇事不敢报警。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还有网友建议,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相比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当孩子犯了错,除了送孩子“自首”这一方法外,家长也要多思考其他教育方式,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专家解读:

  不宜采用创伤性教育行为

  应引导孩子思考错误根源,给予更多理解

  对此,成都壹心公益发展中心专家、心理督导师张小琼告诉红星新闻,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家里小额“偷拿钱”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孩子的自我与他人、社会的概念模糊,特别是“我的”“家庭的”“父母的”这些细微的差别,更不易理解;确立这些概念,一般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反复磨合与确认,12岁至18岁才达到高峰。

  张小琼认为,对11岁的孩子来说,还没达到确认清晰理解这些概念的年龄,家长在孩子的个人体验与形成“我的”“他人的”“社会的”不同概念中,应以理解、耐心、温暖、说理的方式来伸以援手;家,是我们永远给予爱与支持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归属地;在家(也包括学校)都不宜采用粗暴的、恐惧的等创伤性行为,来遏制孩子对社会的探索与体验。

 张小琼表示,虽然“恐惧”“害怕”的教育有时也起到对“不良行为”的遏制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形成对家、对社会、对保护社会平安的警察及机构、对教育与帮助等,形成歪曲的理解与概念,这对孩子的社会融入、长久发展以及人生的幸福感等是非常大的伤害。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工作的资深教师王娟认为,这种事之所以会引发网友热议,是因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棘手问题,而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每个父母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在王娟看来,引导孩子正确行为的方法不仅仅是教育和惩罚,还包括理解、关爱和耐心。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的根源,激发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并培养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