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者/赵少勤
艺术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遇见,是一段生命的成长。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老师朱帆影始终认为,做艺术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需要教育者保持真心、奉献爱心、特别用心。
从业多年,朱帆影老师以其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敦厚诗意的美学观念,对中国音乐表演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表示,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已经被高度关注。“艺术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专业技能,还是在培养艺术人格,塑造艺术未来。”朱帆影老师这样说道。作为中国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群体的重要代表,朱帆影老师秉持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引领音乐学子们不断前行。
“我非常喜欢朱老师,喜欢听她的课。她的课不枯燥、不死板。”一位学生在评价朱帆影老师时这样说道。
“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非常注重调动我们的情绪,既能让我们保持高度集中,也会耐心倾听我们对于曲子的感受,并给予我们充分的空间去改进。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音乐技巧,也能让我们在音符的流转间学会用心聆听世界、表达自我。”另一位学生激动地说。
朱帆影老师从事音乐表演艺术类教学工作多年,其独特、新颖、创新的教育方法突破传统音乐课程体系的单一、枯燥,转而以“音乐素养与艺术素养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朱帆影老师突破单一模式,形成了“文化溯源—技法解构—情感表达”三位一体的教学范式。例如,在教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她不仅解析乐谱,帮助学生们理解乐章,更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音乐对“月光意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技术训练中提升文化认知。同时,她意识到,传统的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体系多以音乐理论、演奏技能为核心,缺乏对科技手段的系统性融入。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朱帆影老师创新研发出了“基于音乐物理特征的钢琴演奏模拟评分系统V1.0”等技术成果,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驱动幼艺共育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科研成果、《广府童谣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的探究意义》等论文理论成果为基础,辅助音乐教学。
在实际应用中,朱帆影老师的“基于音乐物理特征的钢琴演奏模拟评分系统V1.0”这一技术成果通过多维度量化分析技术,深度赋能音乐教学实践。该系统首先通过麦克风或专业音频设备采集学生的钢琴演奏音频,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后,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取音频中的音乐特征、根据匹配和对比分析的结果,系统从音准、节奏、流畅度、表现力等多个维度对演奏进行评分。在该技术成果的作用下,模拟评分不仅考虑到了客观的物理特征匹配度,还可能结合主观的乐感表现评价。
据了解,某知名音乐附中使用该技术成果后,其音准达标率从68%提升至91.7%。节奏稳定性也有了显著提升。这种基于物理特征的可视化教学,使抽象的音乐表现力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技术指标,显著提升了专业院校的技能训练效率,也使朱帆影老师再度收获行业肯定。
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朱帆影老师积极推动艺术科研成果与艺术教育需求相结合,培养了大量具备音乐艺术素养的人才,真正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艺术水平与创造力,有效开阔了艺术教育行业视野,为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动力性促进作用,使“中国式艺术教育”学科概念得以更加明晰。
当前,中国社会持续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以美育人,以美培元。谈及未来发展,朱帆影老师称,自己会在探索和创新之中赋予艺术教育新的内涵,以艺术教育担当回应时代之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