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精神,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能源燃,炬光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了重走秋收起义路的红色征程。我们循着1927年那支起义队伍的足迹,从安源的革命火种孕育地,到决策起义的关键现场,再到见证初心的历史丰碑,一路追寻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伟人的奋斗印记,探寻革命胜利的精神密码,让百年前点燃的安源星火在新时代重燃。
工运星火,燎原之源——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活动中,专业讲解员带领实践队队员们进行参观讲解。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凝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下,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重现了当年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自身权益,与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壮烈场景。从组织工会到发动罢工,从艰苦的斗争过程到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每一段历史都深深震撼着队员们的心灵。推开纪念馆的大门,仿佛踏入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壮阔长卷。馆内详实的史料、泛黄的文件与生动的场景复原,系统展现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萌芽到勃发的全过程。从毛泽东首次考察安源时与矿工促膝长谈的身影,到李立三、刘少奇领导大罢工时的运筹帷幄,队员们在“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呐喊中,读懂了早期共产党人唤醒工农、团结奋斗的初心,更深刻理解了这片土地为何能点燃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簇熊熊烈火。
团结之基,奋斗坐标——驻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青砖灰瓦的俱乐部旧址,曾是矿工们凝聚力量的“红色堡垒”。这座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俱乐部,见证了工人代表们为权益据理力争的激烈辩论,也记录了矿工们在组织中获得的尊严与勇气。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于这座古朴的建筑前,仔细观看每一处细节还轻抚斑驳的木柱,仿佛能听见当年工人们高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的豪迈旋律,深切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不仅是工人运动的指挥中心,更是团结之基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也让队员们明白,在新时代,团结协作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力量。
铁轨无言,精神永驻——探访总平巷
总平巷前,那座历经风雨的牌坊静静矗立,“总平巷”三个大字透着岁月的厚重。作为安源煤矿的咽喉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着关键作用,承载着无数先辈的奋斗记忆。这里曾是矿工们出入矿井的通道,更是工人运动的重要现场。队员们望着延伸向深处的铁轨,仿佛看到无数矿工从这里走出黑暗矿井,走向争取解放的光明之路。铁轨无言,却镌刻着先辈们在苦难中坚守信仰、奋起抗争的不屈精神,成为照亮后人前行的精神路标。
谈判桌上,正义之声——走近路矿工人罢工谈判大楼
踏入大楼,古朴的建筑风貌与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瞬间将实践队队员们带回了那段充满热血与抗争的岁月。队员们沿着当年先辈们的足迹,认真观看每一处场景复原、每一幅历史图片、每一件陈列展品。这座见证历史转折的建筑,曾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关键谈判现场。1922年,刘少奇在此与路矿当局展开激烈谈判,面对威胁与施压,始终坚守“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斗争底线,最终迫使对方接受工人提出的13项条件,赢得罢工胜利。队员们站在谈判场景复原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交锋的紧张氛围,深刻体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智慧背后,是共产党人维护群众权益的坚定决心。
星火汇聚,武装先声——走进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古朴的张家湾院落,封存着一段改写历史的决策记忆。1927年,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秋收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埋下关键伏笔。踏入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古朴的建筑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旧址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详实的历史图片,生动再现了当年秋收起义前夕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场景。队员们围站在会议场景复原前,回溯那场决定“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讨论,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在危急关头的勇毅担当。
丰碑永铸,薪火相传——伫立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
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秋收起义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广场,静静凝视着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纪念碑。高耸的纪念碑直插云霄,碑身浮雕上的起义战士冲锋陷阵,再现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队员们向纪念碑庄严敬礼,在庄严肃穆中重温革命历史。仰望丰碑,仿佛能听见先辈们“为理想奋斗终身”的誓言,这份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着队员们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火炬。
此次红色走读,实践队队员以脚步丈量历史,从安源工运的星火燎原到秋收起义的武装先声,在革命旧址与精神丰碑中读懂团结奋斗、勇毅担当的时代命题。队员们表示,将把红色感悟转化为行动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中续写属于青年的奋进篇章。
(通讯员:刘子仪,刘露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