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丈量红土地,筑梦奋进新征程——吉利学院“红途筑梦”实践团崇州实践纪实

2025 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吉利学院校团委宣传部 “红途筑梦” 实践团奔赴四川崇州,开启为期七日的红色实践之旅。…

2025 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吉利学院校团委宣传部 “红途筑梦” 实践团奔赴四川崇州,开启为期七日的红色实践之旅。此次实践紧扣党的二十大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部署要求,响应共青团中央 “以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号召。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以行动解码青春使命,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 “强国复兴有我” 的时代誓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

听老兵讲故事:在 “行走的思政课” 中触摸信仰温度

实践团首站前往大邑县,特邀退役老兵担任 “行走的思政课” 讲师。围坐于老兵身旁,队员们静静聆听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张子成、张汇洋、周志良三位老兵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责任与担当。这场 “零距离” 对话,让队员们不再是历史的“倾听者”,而是直观触摸到信仰的滚烫温度,更清晰地读懂了新时代青年“接过接力棒”的使命意义。

团队成员拜访退役老兵

采访老兵张子成

采访老兵张汇洋

采访老兵周志良

探红色场馆:追溯本土红色记忆

告别老兵,实践团循着 “红途” 继续前行,走进成都游击斗争史料馆,在本土红色记忆中深化探寻。展墙上,清晰的发展时间线串联起往昔岁月;展柜里,留存的历史文件、旧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先辈们 “敢为人先、拼搏奋进” 的历程。队员们俯身细品资料、凝视展品,在与城市记忆的 “对话” 中,不再是遥远的旁观者,而是化作精神传递的火种,要把这份勇气与信念,带到更多地方。

实践团在成都游记斗争史料馆

实践团和指导老师在观看展墙

访建川博物馆:在历史碎片中解码先辈 “精神密码”

建川博物馆之行,成为实践团 “红途筑梦” 历程中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在老兵手印墙前,队员们整齐列队、脱帽默哀,随后献上鲜花 —— 墙上每一道掌纹沟壑,都镌刻着老兵们一生奉献的年轮,无声诉说着 “舍小家为大家” 的家国情怀;走进各纪念馆,画面与实物展品交织,“团结一心、担当奉献” 的精神,顺着视觉冲击直抵心底。队员们在这些历史碎片里,一点点读懂先辈们的精神底色,也明晰了自己在新时代该扛起的责任坐标 —— 传承这份力量,续写时代答卷。

实践团在建川博物馆

实践团在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实践团在老兵墙前默哀

实践团在老兵墙前献花

团队成员在观看抗战展柜

讲红色课堂:在代际互动中传递红色星火

“红途筑梦” 既要追寻历史,更要传递星火。实践团走进当地教育机构,将实践中的感悟转化为生动的 “红色课堂”。为让革命故事更贴近孩子,队员们提前制作了红色主题短视频(如《小英雄雨来》动画短片、本地革命先辈事迹剪辑),设计了 “革命知识问答”“红色故事小剧场” 等趣味互动环节,课堂上,孩子们在互动中体会革命工作的艰辛。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与崇敬光芒,正是红色精神代际传递的生动见证。而队员们也从 “听故事的人” 转变为 “讲故事的人”,让红色火种跨越年龄界限,在童真与青春的共鸣中续写传承新篇。

团队负责人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以青春之笔书写红色传承新答卷七日崇州行,是一次青春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更是一堂行走的 “红色思政课”。从老兵身旁的初心感悟,到红色场馆里的历史叩问,再到课堂中的火种传递,“红途筑梦” 实践团用行动践行了 “强国有我” 的青春誓言。

未来,吉利学院青年将持续以 “红途筑梦” 为精神指引,把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奋进力量。他们将以行动为笔、以担当为墨,让先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在新时代的 “红途” 上持续筑梦前行,用青春力量筑牢信仰根基,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红色传承答卷。

(通讯员:李亚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